欢迎来到浙江省玻璃行业协会

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行业资讯

我国经济发展升级要向大空间要大格局

2014-12-18 14:26:23 来源:宜春日报

     备受全球瞩目的我国本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于12月11日在北京闭幕。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发展进入新常态之际,这一年度规格最高、被视为宏观经济政策“风向标”的经济决策会议,有什么新思路、新提法、新信号,广受世人关注。其中,首次提出的“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即要完善区域政策,通过改革创新来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尤其让人眼前一亮。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发开放起步,逐渐向中西部地区推进。从沿海开放到沿江、沿边乃至内陆开放,直到全方位开放,一直都是在不断地寻找新的动力源,通过区域政策方面的探索,为各个板块的发展注入活力。当前,在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各个区域的发展急需寻找新的增长动力源。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就是要向大空间要大格局,奋力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升级。
  
  在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中,已先后实施的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要继续推进,新的“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要重点实施。这些经济发展空间有些是独立的,有些是重叠的,有些是关联的,有些是对接的。这需要有更大的空间意识,进一步从国家层面进行“一盘棋”的考量,开展新的优化,甚至调整,使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比如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规划要减少各自为政,避免重复建设。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就要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大城市群外,选择承载力强的地方推进人口和经济的空间集中化布局,协调和统筹城乡之间、人口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的关系。将现有的一些具备良好禀赋、基础的设区市,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其产业承载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使其有一定的首位度,带动本区域的发展。要通过运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依托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等有利条件强化资源吸附、扩大市场开放,积极参与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此次会议对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首次提出,更是立足亚欧,放眼全球,令今年成为将国际化视野引入年度经济工作计划的元年。放在经济全球化的视野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必须具有国际眼光,事实上,会议上着重提出的“一带一路”就是国际区域合作框架。国内区域战略要与之对接,就要协调国内战略与国际战略的关系,国内区域规划与国际区域规划的关系,将两者的效益最大化发挥出来,这是此前没有的新课题。比如说,如何将国内各区域的过剩产能,包括水泥、钢铁、玻璃等对接到“一带一路”的市场需求上,就是具体而务实的问题。
  
  无论是沿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扩展,还是沿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延伸,都会牵动着中国原有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以丝绸之路经济带视之,应以亚欧大陆板块为格局,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视之,则应以亚太地区为格局,这完全不是一丁一目的小视野、小格局,而是大视野、大格局。这一变化必将影响国内区域战略的发展,使之优化重组,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不仅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新信号,也是各区域、各城市都不得不面对、不得不解决的一大新课题。
  
  总体而言,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就是要进一步统筹好全国“一盘棋”,深入参与和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是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经济的发展升级,是各区域、各城市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结果,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向更大的空间要更大的格局,势在必行。

Copyright ©(2008-2010) 浙江省玻璃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建材网

后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