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浙江省玻璃行业协会

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行业资讯

产能过剩+需求萎缩双重夹击 冷修停产成玻璃行业常态

2015-11-13 0:00:00 来源:中国房地产网

产销总量曾蝉联同行业13年之首的华尔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尔润”)倒下的消息令玻璃行业风声鹤唳。
  
  华尔润停产揭开了玻璃行业惨淡的一面。今年上半年,南玻A净利同比减少了65.08%;旗滨集团净利同比下降35.45%;耀皮玻璃和金晶科技两家的净利润都出现亏损,亏损额度分别为7953万元和7497万元。来自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投资数据显示,2015年1~8月份高能耗制造业投资增速减低,其中,产能严重过剩的平板玻璃制造行业投资下降16.5%。2014年末,22%的玻璃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额高达37亿元。
  
  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及产能过剩的影响,玻璃行业的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价格下行压力及成本上涨压力使浮法玻璃行业全行业面临亏损局面。与此同时,新环保法的出台,对产能过剩的玻璃企业要求也愈加严格,企业环保成本压力增加,进一步压缩利润。
  
  “平板玻璃产能过剩矛盾直接影响行业的运行质量和转型升级,化解平板玻璃产能过剩所需的时间可能不止5年。”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秘书长张佰恒在2014年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加工玻璃行业领军企业家峰会上曾表示。
  
  如今,被产能过剩这一阴霾所笼罩的,不单单是刚刚停产的华尔润这一家企业。在产能过剩、市场萎缩、价格骤跌、资本遇冷的多重困境中,诸多玻璃企业均出现了营收下滑和利润负增长的情况,中小企业的发展更是步履维艰。玻璃行业洗牌已然开启。
  
  利润大跌!
  
  2015年前三季度,玻璃行业的基本情况可归结为四个字:利润大跌!
  
  近日,玻璃企业2015年第三季度报相继出炉,营业收入总额以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所呈现出的数字寒气逼人。
  
  上海耀皮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报告期末营业收入总额为19.79亿元,同比下降8.44%;净利润同比下降351.06%。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报告期末营业收入总额为24.13亿元,同比下降5.91%;净利润同比下降787.29%。洛阳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本报告期末营业收入总额为4.02亿元,同比下降6.99%;净利润同比下降2238.02%。
  
  虽然,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第三季度报中表示,营业收入总额较去年同期增长8.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7.16%,但是从南玻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65.08%的迹象来看,第三季度的小幅回升依旧难博市场大势。
  
  据统计,仅是2015年第一季度,玻璃行业收入降13.73%至197亿元,利润总额降63.7%至6.23亿元,毛利率为7.4%,与历史最低的2006年持平,低于历史同期13.4%的均值。
  
  在营业收入不利的情况下,不少玻璃企业开始关闭生产线,冷修停产成为常态。据了解,除了刚刚停产的华尔润,曾经在2013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品牌玻璃”的耀华玻璃也濒临全线停产命运,去年9月份沈阳耀华500t/d生产线放水冷修,10月份沈阳耀华浮法2线冷修停产。今年5月份,洛阳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全资附属公司龙昊生产线进入拟停产阶段,原因是阶段性停产可以节约成本,缓解财务压力,而这已非洛阳玻璃首次阶段性停产。7月份,台玻集团内部出现大幅裁员现象,员工们怨声载道:拿着“优化”的幌子来逼我们走人。
“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公司亏损,多地出现裁员现象,昆山、成都等地的老厂都有,整个昆山总共就500多人,这次裁了将近100人。”台玻集团的陈先生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和讯期货数据显示,2014年玻璃行业冷修共计38条生产线,涉及产能13170万重量箱,占总产能的11.1%。截至2015年9月底,玻璃行业共计35条生产线冷修,冷修产能11868万重量箱,占总产能的9.7%。在1年多的时间里,玻璃行业超过20%的产能冷修停产。
  
  实际上,冷修停产一般为两种原因:一是熔炉年龄期满,二是企业降低成本。一般来说,企业停产带来的损失以及复产的成本远高于在产的损失,因此很多企业未到逼不得已的境地是不愿意选择冷修停产这条路的。因此,产能过剩给企业造成的运行负荷,不可避免地成为冷修停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冷修停产的同时,今年新建生产线条数大大减少,截至9月底,全国只有9条新建生产线烤窑点火,熔化量增加6500吨/天,不及去年同期的一半。
  
  产能过剩成有形杀手
  
  自1989年起,中国平板玻璃产量持续位居世界首位,目前产能占全球产能的60%左右,但消化状况却并不理想。早在2009年,玻璃行业就被国务院列入了六大产能过剩行业名单。
  
  但这份名单并没有扼住玻璃企业的投资冲动。在国家“四万亿”激励政策出台以后,很多玻璃企业更是以高透明玻璃投资等为名义,纷纷开辟新生产线,由于工艺未有改进,成品与平板玻璃无差,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玻璃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
  
  据中华玻璃网数据显示,当前国内玻璃市场中,高端玻璃的产量最多有10%左右,中端玻璃在20%左右,普通加工玻璃比例为30%左右,而低质量的建筑用玻璃至少在40%左右。
  
  对于刚刚停产的华尔润,产能过剩是其最大杀手。无独有偶,就算净利润在第三季度回升的企业,也同样面临这一问题。
  
  “公司目前有三大业务板块:平板玻璃、工程玻璃及太阳能光伏业务,各产业均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玻集团”)证券代表马丽梅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其实,2015年初,我国玻璃行业已经开始了去产能化。据中国玻璃协会统计,截至2015年10月16日,全国共有浮法玻璃生产线321条,总产能为11.89亿重箱/年,但是产能利用率仅为70%左右,与合理的产能利用率水平85%~90%仍有不小差距。
  
  产能过剩已经使玻璃行业甚至是制造业不堪重负,在过去的一年里压垮的中小玻璃企业不计其数。而去产能化缓慢的节奏与产能利用率较低的水平,又使得玻璃企业无处觅得退路。
  
  “由于房地产等需求的减少,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凸显,如果还维持很高的产能,即供给面不减少,也只能使效益越来越低,从而使企业的利润越来越少,所以换个角度来说,产能增速降低是市场倒逼的结果。”张佰恒如是分析。
  
  当问及怎样的玻璃企业才是一个健康发展的状态时,张佰恒给出了这样的展望:“我最不愿看到的是同质化,我希望玻璃企业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大而强,不单单是规模大,而且要有引领行业发展的能力,达到国际玻璃跨国发展的水平;二是专业化的中小企业,围绕某一个产品做深做透,形成特色化做出品牌”。

Copyright ©(2008-2010) 浙江省玻璃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建材网

后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