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浙江省玻璃行业协会

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行业资讯

华尔润倒下只是开始

2015-11-17 0:00:00 来源:中国工业报

玻璃产业巨头华尔润玻璃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尔润)近日宣布停产清算。消息一出,业内“畏寒”情绪进一步加剧。
  
  在房地产的黄金10年中,玻璃企业迅猛发展,曾一度跻身暴利行列。而受高利润诱惑,诸多玻璃企业迅速全国扩张,以盘踞市场敛收利润,华尔润就是其中的代表。
  
  但实际上,自2014年以来,随着房地产行业持续下滑,上游玻璃行业直接受到了巨大影响。产能过剩加之布局不合理,竞争激烈,导致玻璃产品价格从去年开始一直在下滑。
  
  与此同时,越来越严格的环保压力,几乎成为玻璃企业不可承受之重。华尔润的倒下已成为行业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环保重压之下的玻璃行业何去何从也引发了更多关注。
  
  究竟目前玻璃企业的处境有多艰难呢?以玻璃行业上市公司为例,截至10月26日,只有1家上市玻璃企业披露了今年三季报:金晶科技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为24亿元,同比下降5.91%,实现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下滑787.29%,较中报亏损进一步扩大。
  
  洛阳玻璃和耀皮玻璃今年上半年均由盈转亏,分别实现营业收入为3.07亿元和12.45亿元,净利润分别亏损1.14亿元和7954万元。旗滨集团和南玻A上半年净利润尽没有陷入亏损,但也出现较大程度的下滑,上半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为23.23亿元和33.2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351万元和2.0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5.45%和65.08%。
  
  玻璃行业尤其是平板玻璃,一直以来就存在产能过剩情况,尤其是2010年大部分企业都在扩张。早在2009年,平板玻璃已被国务院列为六大产能过剩行业之一,成为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目标。同时,平板玻璃由于高耗能、高污染的特点,被国家列为治理大气污染的主要行业。不过,尽管政策层面上多次强调应降低平板玻璃行业的整体产能,但效果似乎欠佳。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平板玻璃产量为7.79亿重量箱,同比增长11.21%;2014年平板玻璃产量增速开始放缓,但整体数量仍在增加,为7.93亿万重量箱,同比增长1.09%。
  
  由于玻璃产量与房地产竣工面积的相关性高达0.978,每竣工1亿平方米房屋对玻璃的需求约在5400万~5500万重量箱。目前产能过剩率最为严重的是华北及华南市场,以目前的在产产能计算,产能过剩量都在150%以上,除此之外西南地区基本处在一个供需平衡的状态,其他市场产能过剩率基本维持在25%左右。
  
  环保方面,根据环保部的要求,玻璃企业完成脱硫脱硝装置改造至少要耗时半年,不但使生产受到影响,而且业内普遍核算每吨至少要增加60元成本。以华中地区玻璃企业为例,环保升级之后,平板玻璃成本一度上升至1020元/吨,但是销售价格只有920元/吨,生产一吨就亏100元。
  
  为了应对当下严峻的市场环境,玻璃企业使出浑身解数。除了冷修停产,不少生产平板白色玻璃的企业也进行了产线的改产,转为生产有色玻璃、光伏玻璃、电子光学玻璃装饰玻璃等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据不完全统计,2014~2015年玻璃生产线改产的超过73条。
  
  据统计,截至9月,全国共有346条浮法玻璃生产线,总产能为12.25亿重量箱;实际在产生产线约216条,产能为8.24亿重量箱,产能利用率仅67%,其中不少生产线处于冷修状态。
  
  业内人士认为,华尔润的倒下是正常的市场优胜劣汰行为,目前行业情况确实不太好,不少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但这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正常洗牌。在下游需求萎缩最严重的冬季尚未到来之际,四季度将有更多的玻璃生产线冷修停产。
  
  玻璃企业要想熬过行业严寒,除了提质降本、打造品牌之外,还需要拓宽销售渠道,包括寻找外贸出口机会,梳理好销售模式,解决交易信任和资金回笼等问题。而从长远来看,华尔润的倒下也说明行业过剩产能正在退出,慢慢走向供需平衡,但产能格局要调整到合理水平尚需时日。

Copyright ©(2008-2010) 浙江省玻璃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建材网

后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