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行情底部震荡,反弹乏力
2015年玻璃行情总体以弱势震荡为主,2015年1月1日报价14。59元/平方米,12月30日报价13。79元/平方米,年综合下跌5。48%。总体可以概括为:底部震荡,反弹乏力,深度去产能。
1-2月份:需求淡季,快速下滑
1-2月处在双节期间,行业处于停滞状态,因冬季是建材行业的传统淡季,按照往年规律,冬季玻璃价格将会有一定幅度的下跌,而经过2013-2014年房地产行业逐步放缓,玻璃需求持续疲软,价格延续下行,2014年的冬天显得格外“寒冷”,行业普遍对后市情绪悲观,因此价格下跌迅速且幅度较大。据生意社监测显示,2015年1-2月份,玻璃价格累计下跌0。47元/平方米,跌幅3。22%。
3-5月份:春寒料峭,加速探底
按照常规,进入春天之后,玻璃行情将会迎来春季“小阳春”。而2015年的春季行情并未如期到来,步入春季开工期之后,因企业库存持续高位,开工生产加剧供应压力,据生意社2015年玻璃社会库存图显示,2015年春季库存持续攀升并达到年内高位——3570万重量箱水平。而需求并未恢复,房地产行业仍处下跌通道,玻璃难挽颓势,而此时价格也基本跌至春季低点,13。76元/重量箱。
这个阶段内,玻璃呈现“北涨南跌”的走势。风向标沙河地区一枝独秀一路上扬,其他地区则下跌为主,以华中地区下跌幅度最大,部分企业价格下跌在0。8-1元/平方米,直逼华北地区,形成了新的价格洼地,华南、华东地区也陆续走低。东北地区仍处在冬季停工期,市场行情惨淡。
6-7月份:震荡整理
之后在企业进行了降价去库存和集中冷修。以及地区性协同会议提涨动作之后,玻璃迎来短暂的回暖,但因产能过剩严重需求疲软,回暖上涨幅度仅有1。07%,至13。91元/平方米。这波上涨并未持续太久,之后夏季淡季,玻璃很快便再次下跌,6月初高点13。91元/平方米跌至8月7日的13。67元/平方米,累计下跌了1。73%。
8月-11月:姗姗来迟,金九银十“打折”
春季行情流产,全年已经迎来两波下跌的企业纷纷寄希望于金九银十,自8月份以来,各地区行业会议纷纷召开以烘托“金九银十”氛围,企业也多集中在6-7月份提前复产备战金九银十,但因需求仍未恢复,因此上涨迟迟未现,直到10月中旬才开始有较为明显的上涨迹象,而随着11月份淡季的到来,这波上涨仅在1个多月之后便草草收场,自8月14日至最高点11月11日,累计上涨幅度1。76%。
11-12月:淡季基调主导玻璃弱势调整
步入11月份,由北向南的传统建材行业淡季来袭,玻璃行情调头弱势下行,金九银十行情基本确立流产。从地区上来说,东北地区首先进入冬储,价格下跌,随之而来的华北地区大面积雾霾,也加速了北方其它地区地区行情入冬,步入这个阶段的玻璃呈现南强北弱的发展态势,与天气表现的较为吻合,南方地区目前仍可施工,因此玻璃销售情况尚可,后期南方地区行情或仍有小幅震荡。
从产能上来说,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单月玻璃产量连续10个月下降,1-10月玻璃总产量6。33亿重量箱,预计全年玻璃产量或在7。4亿重量箱水平,预计较去年减少4500万重量箱,去产能动作取得初步成果。
据工信部和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预计2015年全年全国共淘汰炼铁1300万吨、炼钢1700万吨、电解铝30万吨、水泥3800万吨、平板玻璃1100万重量箱,化解造船过剩产能1500万吨,去产能取得初步成效。
从统计的全年玻璃库存走势来看,玻璃上半年总体库存呈现高位盘整走势,而下半年去库存化进程加快,全年库存在3200-3600万重量箱区间内波动,上半年库存高点3570万重量箱出现在价格最低的春季,而行情最好的10月下旬库存也达到低位,3217万重量箱。库存天数在9-14天,地区间略有差异。
产业链弱势运行成本需求双降
玻璃的主要上游纯碱、重油,2015年呈现熊市,虽下跌幅度略有不一,但根据生意社纯碱与玻璃的比价指数来看,相关性均呈现基本负相关(上游原材料价格下跌幅度大于下游产品价格下跌幅度),因此从原材料上来说,企业成本有一定的降低。
煤炭行业2015量价齐跌,从一定角度上减轻了玻璃企业的燃料成本。而在2015年,国家也首次大幅下调了天然气的价格,下调幅度为700元/吨,让使用燃气作为燃料的玻璃企业又减轻了一定负担,盈利情况有一定好转。
预计,随着后期天气继续转冷,和双节来临项目逐渐停工,玻璃将维持弱势震荡行情。预计冬季(2015年11月-2016年3月)底部在13。5元/平方米附近。而短期内库存则将小幅增加,预计冬季库存高点在3450万重量箱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