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浙江省玻璃行业协会

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协会动态

双城记:从"浙江制造"到"浙江智造"的杭甬力量

2016-08-10 0:00:00 来源:

一场声势浩大的智能制造浪潮正在席卷浙江大地。 7月19日举办的2016宁波工业设计周开幕式暨高峰论坛上传出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宁波有望成为全国首座“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宁波凭什么能?因为宁波有机器人。事实上,宁波早已进入备战状态。6月13日-14日,以“人机融合,让机器人更智能”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机器人峰会在宁波余姚举行。这一峰会将永久落户余姚。   与机器人密切相连的大数据产业也正成为浙江未来发展的新坐标,成为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越来越多的浙江传统制造业正在接轨大数据,认可其即将带来的潜在价值。   5月31日,首届中国(杭州)工业大数据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杭州萧山举行,正式成立“国内首家工业大数据产业联盟”,开通中国首个“工业大数据”应用和交易平台。   机器人、大数据产业的崛起,使得宁波和杭州,正在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智能经济领域创新中心。这两座浙江排名前两位的城市,正在利用各自的优势领域进行比拼,上演智能制造的“双城记”。 杭州:集聚大数据行业龙头企业 抢占“先手”优势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将大数据纳入国家战略,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战略,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为工业企业数据赋能,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这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在浙江,大数据这个词汇足够热门。今年3月,《浙江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计划》发布;省政府批复同意筹建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由浙报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百分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浙商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4月,浙江省电子商务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上线;6月29日,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第一届会员大会在乌镇召开,公布了《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交易规则》等一系列规章,迎来首批签约的海康威视等50多个会员单位…… 省经信委信息资源与基础设施处处长洪杰向浙江在线记者介绍,在浙江,大数据产业有着其先天优势,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正处于导入期,产业链和产业生态体系也在逐步趋于完善,涌现出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大数据领军企业。浙江认定了大数据产业首批17家应用示范企业,成立了大华股份、恒生电子、泰一指尚、杭州图讯科技、宏杉科技、迪安诊断6家省级大数据重点企业研究院。尤其省会杭州抢占了“先手”,云集了“阿里云”为代表的云服务和云基础设施提供商,以华三通信、华数、数梦工场等为代表的云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以海康威视、大华科技、恒生电子、同花顺、蚂蚁金服、浙江网商银行、泰一指尚、银江股份、税友软件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大数据应用服务商。可以说,浙江的大数据产业走在了全国前列,据工信部信软司发布的消息,我省入选工信部的大数据优秀产品,服务平台和应用解决方案数量均居全国前3位。 云上浙江,数据强省。为什么浙江如此重视大数据? 浙江大学教授顾新建参加了曾参加了潘云鹤主持的宁波市智慧城市大数据项目,负责其中的产业大数据课题。他在宁波一家汽车模具厂调研时发现,生产用的原材料和机床都是进口的。 “可想而知,如果我们所谓的智能制造都是买国外的机器,如果有一天出事情了,那么我们的制造业就都躺下了,动不了了。”顾新建说,“依赖外国装备的中国制造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我们提出来创新,发起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帮助转型升级。” 《大数据》作者、信息管理专家、观数智库创始人涂子沛认为,工业智造要有大数据思维,通过数据决定要造什么。他介绍,越来越多的浙企开始探索大数据应用,杭州力太科技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总部位于杭州城西的力太科技是国内最大的工厂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客户包括万向集团、养生堂药业、春风动力等知名企业。力太科技已经和阿里云达成合作,借助阿里云在大数据和物联网领域的优势,让智能工厂变得更聪明一些。在春风动力的智能制造智慧中心,100多台机床都安装了一个物联网终端,机床进行的每一道工序及产品参数,都会传到智慧制造中心。而整个车间,几乎用不到工人。 大数据的应用将无所不在。而浙江在发展大数据产业也遇到了制约。 首先是数据安全。杭州览众数据科技有限公司CEO王一君认为,大数据是一个会飞的大象,因为体量大,对软件和硬件都有很大的要求。“第一个问题是数据存储,而且数据备份要选择分开的城市或者完全分开的区域,甚至备份到云端,这样才更安全。” 省经信委洪杰表示,“浙江信息经济的发展及“互联网+”的不断深入普及,势必对数据存储和传输提出更高的要求,客观上我省建设数据中心的市场需求比较大,但同时数据中心耗能也比较大,又受到能耗指标、土地等要素制约,这都有待解决。 兼具大数据产业优势和大数据应用需求的浙江,将在大数据领域大有作为。《浙江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计划》提出,目标到2020年底,大数据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各领域广泛应用;新兴业态和业务模式不断丰富,大数据产品和服务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大数据产业生态基本形成,建成全国领先的大数据发展和应用中心。 宁波:中国机器人峰会永久落户 向高端化、多元化迈进 在2016宁波工业设计周开幕式暨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称,当重大利好(指全国首座“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降落宁波之时,也在对这座城市的工业设计能力提出挑战。“搞好制造的前提是先搞好工业设计,搞好工业设计的前提是搞好大数据。” 而今,宁波依然成为浙江机器人产业的高地。 早在2012年底,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全面推进“机器换人”的决策部署。这项决策不仅吹响了我省制造企业自动化转型升级的号角,也给机器人产业带来了发展的春天。次年,我省正式提出“555机器换人”推进计划,即未来五年每年实施5000个项目,投入5000亿投资,推进“机器换人”。据省经信委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省在役工业机器人总量达到3.4万台,约占全国的15%左右,居全国第一位。 目前,我省已培育了一批机器人整机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并形成初步集聚效应。据不完全统计,我省机器人生产及服务公司已超百家,涵盖机器人整机、系统集成、关键零部件等相关领域,杭州、宁波、台州、嘉兴、丽水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 宁波的机器人产业初具雏形。据统计,2015年宁波机器人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约40亿元。已有伟立、柏同、大正等机器人本体制造和集成企业50余家,菲仕电机、中大力德、海天驱动等零部件制造企业10余家,余姚机器人小镇、慈溪服务机器人小镇、杭州湾智能装备产业园和北仑智能装备研发园等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建设加速推进。 从宁波伟立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转型而来的“伟立机器人”研究院,借助余姚本地完整的塑料产业链,自主研发出了应用于注塑机上的机械手,实现了销售额的迅速增长。而当地“机器人”生产装备企业普利达智能科技、智畅机器人等去年产值增速均超过40%。 “但是,我省的机器人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鲜有叫的响的龙头企业,在一些核心的关键零部件领域,技术水平仍相对落后。”浙江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协会秘书林大涂告诉浙江在线记者。 据了解,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机是制约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主要瓶颈,占到机器人成本的70%。控制器是机器人的大脑,发布和传递动作指令,由于其“神经中枢”的地位和门槛相对较低,国内外差距最小;伺服电机在机器人中用作执行单元,是影响机器人工作性能的主要因素,竞争激烈,外资掌握话语权;减速机用来精确控制机器人动作,传输更大的力矩,市场高度垄断,普及期国产减速机无法实现全面进口替代。 而随着机器人时代的来临,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对我省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迈向智能制造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去年我省出台《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将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作为未来十年浙江11个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希望从产业集群、政府引导等方面入手,实现突破发展。 今年6月,第三届中国机器人峰会在余姚召开,主持人在现场宣布,中国机器人峰会将永久落户宁波余姚。会上,余姚也宣布将用3年时间,投资50亿元,打造“机器人小镇”。除余姚“机器人小镇”外,慈溪服务机器人小镇、杭州湾智能装备产业园、象保合作区机器人产业园和北仑智能装备研发园等雄姿初现。宁波一批机器人平台正在加速崛起。 杭州也不甘示弱。依托发达的区域经济和良好的机器人产业基础,萧山去年在经济技术开发区桥南新城建起了一个机器人小镇,总规划面积3.33平方公里。致力于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打造一个机器人全产业链特色小镇。 林大涂表示,这些平台的出现,会改变我省机器人产业分布分散,没有建成完整产业链的现状,形成机器人产业密切协作的互动发展机制。他说:“到2025年,我们国产机器人会更精细化、小型化,机器人的行业标准会发布,一些通用机器人租赁机构也会出现,机器人产业会呈现出更加高端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Copyright ©(2008-2010) 浙江省玻璃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建材网

后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