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玻璃生产企业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意义和方法
一、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材生产国和消费国,建材工业又是主要的高耗能行业,2008年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约28.5亿吨标准煤,其中建材工业能源消耗总量约为2.09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能耗总量的7.3%。除水泥和建筑卫生陶瓷之外,平板玻璃行业能耗居建材行业第三位,约占建材能源消耗的4.76%。2008年,我国平板玻璃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平均为19.22kg标煤/重箱,与国际平均水平16.5kg标煤/重箱和国际先进水平15kg标煤/重箱尚有较大差距。平板玻璃行业能源消耗主要是熔窑熔化玻璃原料所消耗的燃料,原料制备消耗的电力(电耗),以及平板玻璃生产过程中生产装备运转和辅助设备所消耗的电力(电耗)所组成的,电耗约占总能耗的17%。2006-2008年我国平板玻璃行业单位产品能耗和总能耗见下表1。
表1 2006-2008年我国平板玻璃行业单位产品能耗和总能耗
年度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标煤/重箱) 总能耗(万吨标准煤)
行业平均 浮法玻璃 普通平板玻璃
2006 21.09 18.9 31 959
2007 20.16 18.1 30 1072
2008 19.22 17.3 29 1103
影响平板玻璃生产线能效的关键因素主要有生产线设计、施工、技术装备控制水平以及日常管理。平板玻璃生产线能效评估需要考虑玻璃质量、碎玻璃加入率、熔窑规模、熔窑运行时间等因素。其中,玻璃质量因素最为重要,质量差别造成的能耗差异可达20%,往往由于玻璃质量的差异,造成能效对比的可比性不强。碎玻璃加入率会影响玻璃生产能耗,每10%的碎玻璃率可节能2%-3.5%。国外平板玻璃企业碎玻璃加入率一般在25%-30%,而我国平均在18%。熔窑规模对平板玻璃能耗影响较大,如900t/d规模的熔窑比500t/d的熔窑节能11%-13%。能耗随熔窑运行时间的增长而增长,一般每年增长1%-1.3%。目前我国浮法玻璃生产线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总体装备水平基本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玻璃熔窑结构,熔窑能耗设计指标优于国外平均水平,但是在一个窑期5-12年的不间断运行中,实际生产能耗远偏离设计值,往往比国外高20%-50%,充分说明我国浮法玻璃企业在日常能源管理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因此,在建材行业大力推行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促使企业有效实施能源管理、提高能源管理绩效,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在国家“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各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的批复”、“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实施方案” “平板玻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等一系列能源法规政策的导引下,平板玻璃行业的能源管理工作在我国已经得到高度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绝大部分平板玻璃生产企业的能源管理各项制度和措施之间尚未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缺乏全面系统地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缺乏全过程系统的科学监控,系统的能源管理思想没有得到具体体现和贯彻实施。为了切实地加强平板玻璃生产企业的能源管理,促进节约能源并降低生产成本,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推行规范化管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便是一条科学可行的途径。对我国现阶段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目标、建设节约型社会、缓解能源紧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平板玻璃生产企业内部建立规范的能源管理体系,使能源管理的各项手段和措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全面系统地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各项能源管理活动,实施全过程管理,以期获得最佳的节能效果。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在于:
(1)有利于推进国家能源方面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其他要求的实施。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能够有效地将企业现有的能源管理制度与能源有关的法律法规、能源节约和鼓励政策、能源标准,如能效标准、能耗限额标准、计量和监测标准等,以及其他的能源管理要求有机结合,形成规范合理的一体化推进体系,使平板玻璃生产企业能够科学的强化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平板玻璃生产企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根据国外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经验,企业系统地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至少可实现10%左右的节能量。
(2)有利于平板玻璃生产企业能将节能工作落到实处。这是由于传统的能源管理方式,只解决了“谁来做、做什么”的问题,而“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主要由执行者凭个人的经验甚至意愿来决定,导致有些节能工作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系统的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的能源管理体系,便能大大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进而提高节能工作整体效果和效率。
(3)有利于及时发现能源管理工作中职责不清问题,为建立和完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能源管理平板玻璃生产企业结构提供保障。通过识别节能潜力以及节能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持续改进,不断降低能源消耗,从而实现平板玻璃生产企业的能源方针和能源目标。
二、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简介
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GB/T23331-2009)于2009年4月30日颁布,并于2009年11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了企业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时应结合本企业生产活动实际和产品性质和类型,以及能源消耗的类型与消费量要求等于多方面因素。特别是为了提高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还需要相关节能技术和方法的支持,同时充分考虑到采用这些节能技术和方法的成本效益。
(1)GB/T 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的基本内容
标准的“能源管理体系要求”部分共6个要素、21个三级条款,名称及分布见下表。
主要条款 三级条款
4.1 总要求
4.2 管理职责 4.2.1 管理承诺,
4.2.1 能源方针,
4.2.3 作用职责和权限
4.3 策划 4.3.1 能源因素,
4.3.2 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
4.3.3 能源管理基准和标杆
4.3.4 能源目标和指标
4.3.5 能源管理方案
4.4 实施和运行 4.4.1 资源
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
4.4.3 信息交流
4.4.4 文件和文件控制
4.4.5 记录控制
4.4.6 运行控制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4.5 检查和纠正 4.5.1 监视、测量和评价
4.5.2 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4.5.3 内部审核
4.6 管理评审 4.6.1 总则
4.6.2 评审输入
4.5.3 评审输出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6个要素的运行模式见下图。
从图中可看出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沿用了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GB/T 24001环境管理体系都贯彻的PDCA运行模式。
(2)能源管理体系的模式和内容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一样,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模式。
策划(P):包括识别和评价企业的能源因素,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策划并采用适用的节能技术和最佳的节能实践,通过分析确定能源管理基准,可行时确定标杆,建立能源目标、指标和实施能源管理方案等。 实施(D):包括提供所需的资源,明确平板玻璃生产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单位的作用、规定其职责和权限;确定与能源管理有关人员的能力、意识和培训;明确能源管理信息交流的内容和方法,建立所需的文件和记录,实施能源管理运行控制活动等。
检查(C):包括对能源管理活动绩效和能源方针目标以及管理方案的实现情况的监测;进行合规性(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评价;如有不符合,应及时纠正和处理,并分析原因加以改进,同其他管理体系一样,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等。
改进(A):包括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持续改进能源管理和绩效。
(3)能源管理体系控制的对象和方法
能源管理体系的控制对象主要是“影响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因素”,也就是说企业通过能源管理,将能源消耗控制到规定的目标和指标范围内。该目标和指标包括企业的“纵向比较目标”以及同行业的“横向比较目标”。能源因素与质量因素、环境因素和危险源一样,与企业提供的产品和生产工艺有密切关系,因此,能源管理所使用的控制方法同样也具有较强的企业或行业特点。
三、平板玻璃生产企业建立、完善能源管理体系的基本步骤
3.1策划
(1)最高管理者针对能源管理做出管理承诺、制订能源方针,确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的边界和范围。
(2)企业指定能源管理负责人,设立或指定能源管理部门负责能源管理体系的具体实施工作,并在组织内各层次对能源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做出规定。
(3)结合能源审计、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等已有的能源管理手段,摸清家底,制订能源管理的基准和标杆,收集与平板玻璃行业能源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识别能源因素、评价并确定需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
企业能源管理部门应调查、统计本企业的基础用能情况,包括能源种类、使用的数量比例、库存等,编制企业能量平衡表、能流图。
按照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检查、配齐能源计量检测器具并按要求定期计量检定;编制能源计量器具台帐;确定需要抄表记录的能源基础管理点。建立网络化的能源统计体系并与企业现有的成本核算制度统一。根据当前基础用能的情况,结合GB21340《平板玻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企业的能源管理的基准,结合国际或国内同比先进企业的能耗指标制订能源管理标杆。
采取“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的方法,调查、识别并编制影响能耗的能源因素清单。结合法律法规、能源方针、企业及相关方可接受的程度等要求,评价并编制需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清单。
根据“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原则,充分考虑法律法规、基准和标杆及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制订能源管理目标和指标,并在作业层次分解和量化。针对具体采用的节能项目编制可行的能源管理方案。
3.2 建立与实施
根据策划阶段的成果,为确保实现方针和目标编制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可结合企业已有的质量管理、环境管理等管理体系编制多合一的管理体系文件,也可单独成册。一般情况下,文件化的能源管理体系应至少包括手册、程序文件和运行作业文件三个层次。为便于认证使用,建议按照GB/T23331的条款编制手册条款对照表,以保证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的条款不得遗漏和删减。
其中程序至少应包括:
1)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2)法律法规、标准的获取与识别程序
3)能源管理基准建立程序
4)信息交流程序
5)文件控制程序
6)记录控制程序
7)运行控制程序(对如缺乏文件程序可能导致偏离的运行过程)
8)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9)监视测量与评价程序
10)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1)内部审核程序
虽然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本身没有要求上述程序必须是文件化的程序,但为确保管理体系实施的一致性,建议平板玻璃生产企业应尽量编制文件化的程序。
除手册、程序和作业文件外,能源管理体系文件还应包括文件化的质量方针、目标指标体系、职责与权限、能源管理方案和能源采购标准或规范等。
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完成后,企业应组织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意识,对能源管理重点岗位的员工还应进行专业的节能知识培训。
按各类文件的要求实施能源管理体系。
3.3 检查与纠正
能源管理体系实施后,针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企业应进行调查,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通过采取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合规性评价、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等手段,不断改进和提高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水平,保证能源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
3.4 持续改进与提高
管理评审是能源管理体系的PDCA中的重要环节,除管理体系通行的评价内容外,能源管理体系还应特别注重能源管理体系绩效的评价,包括实施管理体系后的节能量确认等,管理评审的结果应作为下一个更高层次的PDCA循环的开始。
四、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程序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会指定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以下简称CTC)作为承担平板玻璃行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试点机构。根据企业自愿申请的原则,平板玻璃生产企业可以通过第三方认证的形式,向顾客和社会相关方证实其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并进行了3个月试运行,完成了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确认了能源管理体系的绩效后,可向CTC提出认证申请。具体程序包括:
1)申请
提交书面申请书,并按要求提供能源管理手册、手册条款对照表、程序文件清单、能源管理内部审核报告、管理评审报告、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包括近期单位产品能耗指标等)等相关信息。
2)签订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合同
CTC评审申请资料,与符合要求的申请方签订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合同,确认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3)实施一阶段审核
CTC指派的审核组对申请方实施能源管理体系一阶段审核,评价平板玻璃生产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程度是否为二阶段审核做好准备,能否接受二阶段审核,并提出一阶段审核意见。
4)二阶段审核
申请方针对一阶段审核意见完成相应的整改,一般情况下不超过6个月。CTC指派审核组对申请方实施二阶段审核,评价平板玻璃生产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运行是否符合GB/T 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平板玻璃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决定是否向CTC推荐认证注册。
5)评价注册
CTC就审核组提出的审核意见,对审核材料进行评价,决定是否注册。
6)监督与再认证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周期为三年,认证注册后自现场审核日起,每12个月内申请方应接受至少一次监督审核以决定认证证书是否能够保持注册,认证周期满前三个月如需继续认证,申请方可提出再认证申请。